人口老龄化是全球面临的挑战,导致慢性疾病的患病率显著增加。中国老年人口占全球首位,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近3亿,以阿尔茨海默病(AD)为主的痴呆症患者人数高达1500万,给病患、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疾病和经济负担。轻度认知障碍(MCI)被认为是AD发病的前兆。如何识别MCI向痴呆症转化高风险个体已成为AD早期临床诊断及干预的一大挑战。
12月23日,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瓯江实验室主任、温州医科大学学术副校长、老年研究院院长宋伟宏与重庆医科大学李廷玉教授和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张韵研究员团队在国际阿尔茨海默病权威期刊Alzheimer’s & Dementia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Identification of circulating risk biomarkers for cognitive decline in a large community-based population in Chongqing China”的研究论文。通过大规模社区人群的队列研究,发现了不同程度认知衰退的风险因素,同时揭示了相关风险因素与阿尔茨海默病血液生物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这项工作有助于阐明风险因素在认知衰退中的作用机制,并以此制定和实施切实可行的早期诊断和预防干预措施,减少痴呆症的发生。
该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聚类抽样方法,选取重庆6个区县,包括城镇和农村调查点,共纳入了26,554名参与者,涵盖了来自不同背景、年龄和民族的多样化参与者。通过临床评估诊断、生活方式调查发现,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体重指数、糖尿病、高血压、中风和脑外伤史等均为老年痴呆的风险因素。此外,研究进一步揭示了与MCI相关的风险因素以及导致MCI向痴呆进展的因素,发现了不同程度认知损伤之间共享的风险因素及其独特的风险因素。研究结果为提高认知衰退管理的精准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通过识别这些特定的风险因素,医疗人员可以针对不同认知衰退阶段个体的独特需求量身定制干预和治疗方法,从而最终改善患者护理和治疗效果。
同时,该研究进一步探讨了认知损伤的主要风险因素与阿尔茨海默病常见血液生物标志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衰老、肥胖和糖尿病作为风险因素,与轴突损伤、胶质细胞激活和β-淀粉样蛋白病理之间存在正相关,进一步揭示了风险因素在认知损伤中的作用机制,从而有助于发现痴呆新机理,并为识别和预防认知衰退提供了新靶点。
张韵研究员、宋伟宏院士以及李廷玉教授为文章通讯作者。康宇博士、冯子娟及加拿大UBC大学儿童医院研究所Qian Zhang为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加拿大国立卫生研究院“中加(NSFC-CIHR)健康研究合作计划项目”等资助。
原文链接
https://alz-journals.onlinelibrary.wiley.com
/doi/10.1002/alz.14443
来源:温州医科大学老年研究院
编辑:王思瑶
排版:薛任远
审核:凌树宽
微信公众号
联系地址:中国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永中街道金石路999号
邮编:325000
邮箱:zh@ojlab.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