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江实验室:化科研“动能”为产业发展“势能”
新华网杭州5月20日电 两年时间或许不长,但对锐意进取的奋斗者来说,两年足以让蓝图变成现实。2021年5月20日,瓯江实验室(再生调控与眼脑健康浙江省实验室)在浙江温州正式揭牌。两年时间内,瓯江实验室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高质量集聚大批国内外高层次专业人才,高标准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以科技创新力量不断推动生命健康产业发展。
瓯江实验室。新华网发 瓯江实验室供图
软硬环境两手抓
打造聚才“磁场”
人才是第一资源。仅两年时间,瓯江实验室已引进高层次研发人员144人、博士以上学历81位,人才总规模突破410人,组建39个科研团队,打造出了一批“领域专精、层次高端、梯队有序”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新型研发机构研究体系。
亮眼成绩折射出了瓯江实验室独特的人才理念。在瓯江实验室主任宋伟宏看来,“构建人才‘强磁场’需做好‘软硬环境’两篇‘大文章’。
瓯江实验室研究员Peter Shaw(右一)与课题组成员探讨科研项目。新华网发 瓯江实验室供图
软环境方面,给予科学人才足够的自主权,并建立鼓励创新的环境,提供容错机制,让科研人员大胆地探索未知;硬环境方面,打造高能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证。
在瓯江实验室,研究员无需因为经费问题而忙于各种项目的申报,也不用头痛科研团队的人才招聘问题以及住房和子女就学问题。“我们希望通过‘保姆式’的服务方式,让研究员心无旁骛地搞科研。”瓯江实验室人才引进负责人丛维涛说道。
在这样一种为科研创新“松绑”的软环境下,瓯江实验室的人才磁场效应开始显现。
“在建设形成集聚效应之后,入驻的科研人员纷纷推荐相熟的海内外专业领域人才,这让我们的人才招引工作‘量质速齐升’。”丛维涛介绍,如今他几乎每天都要对接好几位候选人,推荐信息不断涌来。“压力很大,但也令人欣慰。”
高层级人才集聚的同时,瓯江实验室也集聚了一批科研“生力军”。2022年9月1日,瓯江实验室首批45名研究生报到入学。“来自海内外的权威导师,让我打开了国际视野,也促使我更好地与国际接轨。”瓯江实验室的第一批研究生王其琛表示,这让他对自己未来的研究生生涯充满信心。如今,这批研究生已成为瓯江实验室科研工作中的“活跃因子”。今年又将有60多位新研究生加入瓯江实验室。
2022年9月1日瓯江实验室首批45名研究生报到入学。新华网发 瓯江实验室供图
而瓯江实验室各类高能级公共技术支撑平台的建设,则是硬环境建设最有力的佐证。仅一年时间,瓯江实验室内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就已投入试运行。
“平台共分为干细胞实验区、医学科学大设施和实验动物中心。平台正式投用后,预计能够覆盖瓯江实验室在生命科学方面的基础性研究需求,为解决再生调控和眼脑健康领域‘卡脖子’难题提供强有力的设备支撑和技术支持。”瓯江实验室技术支撑平台负责人林涛介绍。
与此同时,生命医学大数据超算中心、临床生物大样本库等各类自建、共建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也在相继建成投入使用。这让瓯江实验室逐渐成为了凝聚温州生命健康科研合力的排头兵。
医学科学大设施。新华网发 瓯江实验室供图
如今,瓯江实验室已组建高水平科研团队39个,其中全职PI(研究员)18人,入选浙江省“鲲鹏行动”计划3人,博士后入站11人,联合培养研究生240人……
在人才的助力下,瓯江实验室科研成果亮眼。2022年,瓯江实验室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23项、中央引导财政科研项目1项、省级项目11项;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科技合作奖1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6件;在Nature、JCI、PNAS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69篇;揭示USP25异常导致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并找到潜在药物靶点,发现FGF4一次治疗持久缓解糖尿病新策略……
建平台架桥梁
激荡产业“活力”
“希望能够借助瓯江实验室的力量和温州生命健康产业的基础,将研究的抗近视药物落地生产,并应用到临床之中。”2022年11月,Andrei V Tkatchenko带着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期许,入职瓯江实验室。如今,他的抗近视药物成果转化项目已结束临床前的动物实验阶段,离产业化更近了一步。
瓯江实验室研究员Andrei V Tkatchenko(左二)与团队成员开展科研工作。新华网发 瓯江实验室供图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中重要的一环。科研成果不断产出的同时,瓯江实验室也在自问:在大力发展生命健康产业的大背景下,如何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市场”?
为激励科研人员积极创新,瓯江实验室出台《瓯江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暂行办法》,明确科研人员可享成果转化收益,并增加专家创业等内容以进一步激励成果转化动力。
2022年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期间,瓯江实验室科技控股(温州)有限公司揭牌,谋划瓯江实验室打通从重大应用基础研究到成果产业化的通道,为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提供了重要支撑。
瓯江实验室科技控股(温州)有限公司揭牌。新华网发 瓯江实验室供图
不到一年时间,瓯江实验室已有20余个项目进入转化库。其中,阶段性转化成果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获得新药临床批件。
与此同时,瓯江实验室还积极对接外部优质资源,如与华润医药集团签约共建华润医药瓯江实验室联合创新中心,并向华润报送一批潜在转化项目。其中,调节式人工水晶体项目已签订项目合作意向书。
为了助力地方发展,瓯江实验室还探索对生命健康产业企业的助力,持续推进与浙江诚意药业、浙江伊利康公司等温州行政区域内相关行业企业互访,促进实验室科技创新资源及科技成果和企业融通共享。瓯江实验室主体园区还未建成,辐射效应已显现,多家生命健康企业纷至沓来,围绕园区布局自己的产业规划。
建设中的瓯江实验室主体园区。新华网发 瓯江实验室供图
“令瓯江实验室实现再生调控与眼脑健康若干方向基础研究达到前列,并带动超万亿元产业规模,服务生命健康产业发展。”这是宋伟宏对瓯江实验室的期许,而如今两周岁的瓯江实验室,正用实际行动证明,这一目标并不遥远。
微信公众号
联系地址:中国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永中街道金石路999号
邮编:325000
邮箱:zh@ojlab.ac.cn